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叢林系列 佛法的管理法③
2025-07-12
四攝法的管理
所謂「四攝法」,就是四種攝受他人,讓對方與我有共同緣分、共同理念,可以共同往來的方法。
一個人要想攝受別人,先要給人利益。比方用人,即使人家是來做義工,也不可以作「他是義工,是給我用的」想法;他發心來做義工,我更應該要做義工的義工,為他服務,才有資格運用義工。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」,凡事不要只想沾人家的光、占人家的便宜,否則不得人心,也不能成事的。
那麼,四攝法究竟是哪四種方法呢?
一、布施:所謂「捨得」,一個人要肯「捨」,才會有「得」,否則你不肯給人,人家又怎麼會給你呢?縱使再好的良田,你不去耕種,也不會平白冒出禾苗果實。所以,「捨」看起來是給人,實際上是給自己;布施看起來是施捨給別人,實際上自己獲得的回報更多。施捨就能獲得,這是必然的因果關係。
在世間上,有些人只顧自己,而不顧別人,自私自利的結果,往往落得親友遠離、一事無成。但是我們也看到不少人因為他為人慷慨、樂善好施,如眾星拱月般地受到大家的愛戴。由此可知,一個人要想有人緣,給人接受,不能不加強「捨」的美德。可以說,布施是四攝法中的第一管理法。
二、愛語:人與人相處,不應老是怪你、怪他,怨恨不能得人心的,唯有展現氣度、修養,談吐多「愛語」,給人歡喜,才是人心所向。世俗上說「拍馬屁」、「戴高帽子」,其實如果作法適當,也不失為人間好事。尊重、讚美終究是人際之間不可缺少的美德,就算是親密如夫妻,彼此也需要讚美;甚至與人共事,能給對方美言幾句,也會拉近雙方的距離。就像中國人的書信往來,開頭問候語都是先讚美別人,接著才進入內容敘事。因此,讚歎法門在管理學上是一種很微妙、不必花大錢就能一本萬利、有所收穫的方法。
三、利行:我們身處在這個社會上,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:「我要這樣、我要那樣,你們統統都得幫我的忙。」如此時日一久,人家只有遠離你,不願和你相處。叢林草木,蓊鬱茂盛,蟲鳥就會來;江湖河海,水流廣大,魚蝦就會多,如果你也能像林木一樣,照應別人,還怕人家不向你靠攏嗎?如果你能如海洋一般,胸懷大量,哪一個人不會來跟隨呢?所以,實踐「利行」,為人服務、為人奉獻,給人一點助力、給人一點助緣,讓人家獲得利益,看起來是我們在利益別人,實際上,利人者就是利自己,敬人者就是敬自己。
四、同事:所謂「同事」,也就是說,你和我不是分處兩個世界的,是互有關係的,可能我們同是一家人、是同鄉、是同學、是同事,也可能我們是同宗、是同派。換句話說,「同事」就是將別人的事情,視為自己的事情,將心裡的慈悲喜捨展現出來,你是什麼樣子的人,我就用什麼樣的方法與你相處。就像母親替嬰兒餵食,慈愛的心一流露,不自覺地也跟著孩子張開嘴巴,這種母子同心的表現,就是「同事」。人與人之間,如果能同心,得心就會得人,還愁沒有助緣、助力嗎?
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這四個法門,能攝受人間的因緣,攝受眾人來歸,就如磁鐵一般,會讓人向你靠近。因此,「四攝法」在管理學裡,也具有獨特的意義。
所謂「四攝法」,就是四種攝受他人,讓對方與我有共同緣分、共同理念,可以共同往來的方法。
一個人要想攝受別人,先要給人利益。比方用人,即使人家是來做義工,也不可以作「他是義工,是給我用的」想法;他發心來做義工,我更應該要做義工的義工,為他服務,才有資格運用義工。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」,凡事不要只想沾人家的光、占人家的便宜,否則不得人心,也不能成事的。
那麼,四攝法究竟是哪四種方法呢?
一、布施:所謂「捨得」,一個人要肯「捨」,才會有「得」,否則你不肯給人,人家又怎麼會給你呢?縱使再好的良田,你不去耕種,也不會平白冒出禾苗果實。所以,「捨」看起來是給人,實際上是給自己;布施看起來是施捨給別人,實際上自己獲得的回報更多。施捨就能獲得,這是必然的因果關係。
在世間上,有些人只顧自己,而不顧別人,自私自利的結果,往往落得親友遠離、一事無成。但是我們也看到不少人因為他為人慷慨、樂善好施,如眾星拱月般地受到大家的愛戴。由此可知,一個人要想有人緣,給人接受,不能不加強「捨」的美德。可以說,布施是四攝法中的第一管理法。
二、愛語:人與人相處,不應老是怪你、怪他,怨恨不能得人心的,唯有展現氣度、修養,談吐多「愛語」,給人歡喜,才是人心所向。世俗上說「拍馬屁」、「戴高帽子」,其實如果作法適當,也不失為人間好事。尊重、讚美終究是人際之間不可缺少的美德,就算是親密如夫妻,彼此也需要讚美;甚至與人共事,能給對方美言幾句,也會拉近雙方的距離。就像中國人的書信往來,開頭問候語都是先讚美別人,接著才進入內容敘事。因此,讚歎法門在管理學上是一種很微妙、不必花大錢就能一本萬利、有所收穫的方法。
三、利行:我們身處在這個社會上,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:「我要這樣、我要那樣,你們統統都得幫我的忙。」如此時日一久,人家只有遠離你,不願和你相處。叢林草木,蓊鬱茂盛,蟲鳥就會來;江湖河海,水流廣大,魚蝦就會多,如果你也能像林木一樣,照應別人,還怕人家不向你靠攏嗎?如果你能如海洋一般,胸懷大量,哪一個人不會來跟隨呢?所以,實踐「利行」,為人服務、為人奉獻,給人一點助力、給人一點助緣,讓人家獲得利益,看起來是我們在利益別人,實際上,利人者就是利自己,敬人者就是敬自己。
四、同事:所謂「同事」,也就是說,你和我不是分處兩個世界的,是互有關係的,可能我們同是一家人、是同鄉、是同學、是同事,也可能我們是同宗、是同派。換句話說,「同事」就是將別人的事情,視為自己的事情,將心裡的慈悲喜捨展現出來,你是什麼樣子的人,我就用什麼樣的方法與你相處。就像母親替嬰兒餵食,慈愛的心一流露,不自覺地也跟著孩子張開嘴巴,這種母子同心的表現,就是「同事」。人與人之間,如果能同心,得心就會得人,還愁沒有助緣、助力嗎?
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這四個法門,能攝受人間的因緣,攝受眾人來歸,就如磁鐵一般,會讓人向你靠近。因此,「四攝法」在管理學裡,也具有獨特的意義。
最新消息
佛光青年匹克球初體驗 以運動弘法凝聚共識
2025-08-27三好頭前國中 校園講座遇見幸福
2025-08-27福山寺蟬聯五屆績優宗教團體 獲彰化縣政府表揚
2025-08-27首屆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東亞佛教研究交流對話
2025-08-27宿霧藝術學院啟動系列培訓 迎接佛光山60周年慶
2025-08-27花蓮高工生命教育講座 行三好創造幸福的人生
2025-08-27德拉薩大學師生參訪圓通寺 體驗人間佛教智慧
2025-08-27竹東第二分會走入北榮新竹分院 雙場關懷活動溫暖人心
2025-08-27〔寶島采風〕群峰疊翠映雲影 霧社英魂照山嶺
2025-08-27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.從入世的生活到出世的生活4-2
2025-08-27
相
關
消
息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.從入世的生活到出世的生活4-2 2025-08-27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.從入世的生活到出世的生活4-1 2025-08-26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經義】佛法滿人間.心生萬法 2025-08-25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⑯ 2025-08-24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⑮ 2025-08-23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.論鬼的形象的形象4-4 2025-08-22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.論鬼的形象的形象4-3 2025-08-21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.論鬼的形象的形象4-2 2025-08-20